3年前提议至今是空白 海南“海葬”难在哪?
群众自发式海葬寥寥无几
有关专家指出,海葬是一种文明科学的骨灰安葬方式,既节约土地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被称为“绿色殡葬”。“海葬”在节约费用和用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等方面都有好处。另外,海葬不会破坏水域环境,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现在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接受,海葬是解决骨灰入土占地,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早在2006年,有关人士就提出,我省作为海洋大省,应该大力倡导海葬方式。然而,记者近日从民政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海葬在我省仍然是空白。
此外,我省群众自发式海葬也寥寥无几。据颜春岭安乐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安乐园自1998年开业以来,仅在2007年应一名逝者家属要求,提供一次海葬服务。该负责人说:“这是10多年来,安乐园办理的唯一一次海葬业务。”
据统计,截止目前,群众自发式海葬可查者除颜春岭安乐园受理的一起外,另外还有3起。2004年6月11日,一位在我省某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在父亲去世后,租了一艘快艇,带着骨灰,从海口港匆忙出海赶到琼州海峡深处抛撒。另有一家学院的副院长因病去世后,他的家人按其遗嘱将骨灰撒进大海。2007年4月6日,黑龙江老人金怀娄在海口逝世,4天后,按其遗愿,其家人和同事在海口西海岸为其举办了简单的海葬仪式,将骨灰撒进大海。2007年8月9日,全国模范教师、海南师范大学教授郭力华的骨灰,在其儿子、哥哥等家人捧护下,按照其遗嘱,撒进了祖国的南海。
50人中只有6人接受海葬 近六成被调查者仍选土葬
据报道,滨海城市大连1997年率先在全国开展骨灰撒海活动,目前已组织69次海葬,撒放骨灰2500具,近年来骨灰撒海数量以年20%的速度递增。那么,海南岛四面环海,为什么至今海葬还是空白?就此,南国都市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以“土葬、火葬、树葬、海葬,这4种殡葬方式,你可接受哪一种?”为题,记者随机调查了50位海口市民,接受调查的市民有公司职员、民工、家庭主妇、个体户、医生、教师、大学生、司机、媒体从业者、退休干部等,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75岁。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29人)被调查者选择土葬,只有6人接受海葬。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年纪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市民,选择土葬的越多。
选择土葬的王先生表示,从生态环保的角度看,海葬是非常理想的殡葬方式,值得提倡;但按照“死要留尸、入土为安”的传统,从情感上而言,他更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土葬。媒体从业人员小田说,现在国家土地资源紧张,应限制“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去世后,把能捐的器官都捐了,然后火化,把骨灰撒入大海。”小田表示,在他看来,海葬不占空间,不污染环境,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最理想的殡葬方式。
要推广“绿色殡葬” 首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
据了解,目前,全省只有海口划定了火葬区,根据《海口市殡葬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街道办管辖区域和府城镇所设居委会的管辖区域定为火葬区,其他区域暂定为土葬改革区”;“火葬区内死亡者的遗体除另有规定的外,一律火葬,禁止土葬。”然而,据海口市殡葬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口市的火葬率刚超过30%。该负责人表示,火葬率低的原因,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市民不接受火葬。另一方面,尽管《暂行办法》规定火葬区内居民一律火葬,但由于没有针对“违反者”制定可操作性的惩罚细则,《暂行办法》执行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海口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火葬率上不去,推广海葬更加无从谈起。
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有关负责人指出,“绿色殡葬”是现阶段殡葬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但目前我省组织海葬活动仍不成熟。关键是要群众转变观念。要让群众‘入土为安’的思想转变为‘入海为安’需要一个过程。该负责人表示,要推广“绿色殡葬”,首先就要加强宣传力度,移风易俗,让群众转变传统观念,让“绿色殡葬”、“文明殡葬”的观念深入人心。
据媒体报道,从今年1月1日起,大连将对本市户籍死亡市民的骨灰实行海葬的丧户免收费用,以倡导这一文明科学的骨灰安葬新方式。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人们对推广海葬的关注。
清明节来临,殡葬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人们反思。早在2006年,在我省举行的殡葬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有关人士建议,作为海洋大省,海南可大力倡导海葬方式。3年过去了,海葬在海南仍是空白。在全国提倡“绿色殡葬”“文明殡葬”的今天,我省推行海葬为何如此艰难?
上一篇:1997年3月2日 邓小平骨灰撒入大海...
下一篇:为何禁止土葬,土葬带来的危害...